進一步優化我省文化產業區域布局,推動文化產業布局更加科學合理,盡快形成特色產業、優勢產業集群,對促進文化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遵循整合資源、形成合力、發揮優勢、注重實效的原則,與全省“四區兩帶一線”區域發展相適應,文化產業發展在空間布局上要按照“一核三帶四區”的框架展開,構建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結構合理、效益顯著的文化產業發展總體格局。
一、以西寧市為核心,立足于省會城市獨特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全力打造青藏高原區域性文化名城,強化引領帶動輻射作用。突出青藏高原文化和近現代文化資源與產品特色,推進西寧城南文化產業園區、西寧海湖新區影視旅游文化產業園區、“八瓣蓮花”文化旅游產業園區、丹噶爾文化創意城等文化旅游產業園區建設,進一步提高文化產品生產能力和文化服務功能,實現文化生產要素的快速聚集和高效組合。發揮“四區”、“三縣”比較優勢,實現差異化發展,走出各具特色的文化產業發展之路。城東區打造民族多元文化旅游區;城中區打造會展和現代商務區;城西區打造都市文化和現代旅游服務區;城北區打造都市休閑觀光農業旅游區;大通縣打造自然風光民族風情旅游勝地;湟中縣打造藏傳佛教旅游圣地和西寧民間工藝展示中心;湟源縣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名縣。加快發展影視傳媒、工藝美術、演藝娛樂、節慶會展、文化旅游、創意設計等產業集群,提高文化產業運營水平,強化文化產業的集聚與擴散功能,促進全省文化產業加速崛起。
二、以文化為紐帶,以產業為載體,促進沿線特色文化資源的集聚整合,重點形成三條文化產業帶。一是打造黃河上游文化產業帶(主要涉及玉樹、果洛、海南、黃南、海東等地區),以境內黃河流域廣大地區為腹地,整合開發黃河沿岸生態文化資源和民族民俗資源,用現代理念進行策劃包裝,加強沿黃文化產業區域協作,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成為文化生產力聚集的帶狀經濟區。二是打造唐蕃古道文化產業帶(主要涉及海東、西寧、海南、玉樹等地區),以唐蕃古道兩翼廣大地區為發展空間,以沿路豐富的河湟文化、環湖文化、三江源文化內涵為基點,整合開發唐蕃古道文化資源,把唐蕃古道沿線地區建成一個集文化開發、旅游觀光、休閑度假、民族風情于一體,特色突出、個性鮮明的文化產業帶。三是打造青藏鐵路(公路)文化產業帶(主要涉及海東、西寧、海北、海西等地區),以青藏鐵路(公路)沿線豐富的河湟文化、青海湖文化、三江源文化、柴達木文化、昆侖文化內涵為基點,整合開發人文景觀與青藏高原秀麗自然風光融為一體的文化旅游勝地,促進特色文化與現代產業融合發展,打造適合人類居住的文化環境,成為符合現代人時尚需求,具有休閑、娛樂、探險、游覽、度假和展示功能的知名文化產業帶。
三、以區域文化為特色,充分發揮特色文化產業群、產業鏈的集聚效應,推動文化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重點形成四個文化產業區。一是創建河湟文化產業區。以西寧市和海東市為支撐,西寧市重點建設文化生態公園、生物園區博物館群、城南文化產業集聚區、海湖新區文化產業園區、湟源丹噶爾文化創意城、湟中“八瓣蓮花”民族工藝品加工制作基地等。海東市重點建設河湟文化走廊、循化撒拉族風情文化產業園、互助彩虹部落文化產業園、樂都古文化產業園、化隆群科新區文化產業園等。二是創建柴達木文化產業區,以海西州為支撐,重點建設格爾木昆侖文化產業園、德令哈蒙古文化產業園、都蘭吐谷渾吐蕃文化產業園、天峻西王母文化產業園等。三是創建青海湖文化產業區,以海北州和海南州為支撐,重點建設青海湖景區文化旅游產業園,“中國原子城”紅色文化旅游基地、海晏民族文化音樂城、祁連玉文化產業園、剛察沙柳河湟魚文化產業園、貴德旅游文化產品加工園區等。四是創建三江源文化產業區,以黃南、玉樹、果洛州為支撐,重點建設熱貢文化產業園、后弘文化旅游產業園、康巴文化風情園、格薩爾史詩展示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