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到三大國際體育品牌賽事的誕生,從環青海湖民族文化體育旅游圈的形成到青海體育產業化的確立,在十余年的時間里,青海體育實現了一次又一次跨越。青海體育以其醒目的特色和優勢,在中國體壇乃至世界體壇贏得了屬于自己的位置。
跨越,青海體育大發展系列報道之一 青海體育:站在高原放眼未來
有人說,體育事業的發展必須以經濟為依托,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青海,體育事業卻取得了令許多經濟發達地區驚嘆的成績。青海師大體育學院院長雷欣對青海體育發展頗有研究。他說,上世紀末,青海省從實際出發,確定以品牌賽事為龍頭,以發展體育產業為核心,帶動青海體育事業全面發展的思路。以2002年第一屆環湖賽為起點,憑借獨特的高原地域環境,青海體育擁有了鮮明的獨特性和極強的吸引力,造就了環湖賽這項挑戰人類運動極限的賽事。青海體育開始了發展思路的大轉變,邁開了跨越式發展的第一步。
三大品牌打開青海體育的國際視野
2005年11月11日,2008年奧運會吉祥物揭曉,藏羚羊名列其中,成為青海向世界遞出的又一張金名片。
如果說藏羚羊是青海的品牌,那么誕生于2002年的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無疑也是一張青海向世界遞出的金名片。環湖賽一問世就填補了青海體育史上沒有舉辦過國際大賽的空白,更可貴的是,環湖賽年年都有新變化,2011年,環湖賽首次實現“跨省騎行”,成為其發展歷程中的重要轉折點。今年不僅實現跨青、甘、寧三省區騎行,還獲得了國際自盟批準,增加了3個賽段、賽程14天。迄今,環湖賽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十年發展為超過十個賽段的洲際頂級賽事,成功躍居為世界自行車洲際賽事龍頭老大,成為僅次于環法、環意、環西班牙賽的國際高水平公路自行車賽。
隨著環湖賽的誕生,一大批有發展潛質的青海本土自行車運動選手涌現出來。來自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的馬海軍就是其中的一員。2007年6月,馬海軍在南非開普敦世界自行車賽中一鳴驚人,摘得青海歷史上第一個自行車賽世界冠軍。從此以后,隨著環湖賽的不斷發展,馬海軍不斷刷新著自己在自行車賽場上的成績。而馬海軍等多位青海本土選手的成功,也彰顯出了我省公路自行車運動新的騰飛。
在環湖賽的帶動下,我省又成功舉辦了世界杯攀巖賽、國際搶渡黃河極限挑戰賽,建設了被譽為“冠軍搖籃”的多巴國家高原體育訓練基地以及尖扎水上訓練基地、環青海湖民族體育文化旅游圈等。其中,國際搶渡黃河極限挑戰賽、世界杯攀巖賽與環湖賽并稱為青海三大體育品牌賽事。
多巴基地,冠軍的搖籃
在西寧到湟源公路一側的山坡上,有這樣幾個醒目的大字:“多巴國家高原體育訓練基地”,這里就是孕育王軍霞等體育健將的“冠軍搖籃”。
“在1982年以前,多巴基地原是一個軍工廠的舊址!鼻嗪J◇w工大隊的元老、現任自由體操隊高級教練的薛品邦回憶,“軍工廠移交地方后,青海省決定修建一座體育訓練基地!庇谑,省體工大隊搬來了;貏偨〞r,車間當訓練館,只有一個田徑場!坝柧氈,大伙兒還要拔荒草,經過多年的建設,這里才有了訓練基地的樣子!
從2004年青海多巴國家高原體育訓練基地正式掛牌,到如今,多巴這塊發展高原體育訓練項目寶地進入了新時代。
立有顧拜旦塑像的中央廣場四周是田徑、游泳、射擊和綜合四大訓練館。廣場后面是運動員住宿樓群,三個星級接待館已經接待了很多來自國內外的運動員。經過30年的不懈努力,國家和我省先后投資兩億多元,把多巴基地打造成為一個現代化、符合國際多種體育項目比賽要求的一流高原綜合體育訓練基地。
除了一流的硬件設施,多巴基地還駐扎著一支科技隊伍——高原體育運動研究所,高原訓練能出成績,離不開他們的科學指導。副所長馬福海說,運動員在高原低氧的狀態下訓練后回到平原環境,肺活量、血液中含氧量都有提高,說白了就是體能會迅速提升。我省本土運動員任龍云2007年破全國紀錄,就得益于賽前在多巴的訓練。
說起多巴的“一戰成名”,薛品邦教練說,那是源于充滿傳奇色彩的“馬家軍”。1993年8月,在德國斯圖加特的第四屆世界田徑錦標賽上,“馬家軍”創造奇跡,摘得4金2銀2銅,以金牌第二的成績成為世界田壇“黑馬”。僅僅10天之后,在全國第七屆運動會上,“馬家軍”再創奇跡,勢如破竹般大破世界紀錄。同時,在七運會女子10公里競走項目中,青海女運動員李春秀以打破亞洲紀錄逼近世界紀錄的優異成績摘取金牌,這令世界競技體育界震驚,也找到了中國隊異軍突起的秘密武器——在青海多巴做封閉式高原訓練。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這里訓練過的我國運動員在奧運會、世界以及洲際等各類大賽中共取得了近50個冠軍,29人57次破世界紀錄及創造亞洲最好成績,尤其是我國田徑項目在奧運會上取得的5塊金牌中,其中中長跑、競走取得的4塊金牌就是賽前在多巴基地進行了封閉式高原訓練;刂魅喂耪f,為備戰2012年4月的全國游泳奧運會選拔賽和7月的倫敦奧運會,去年11月下旬開始,國家游泳隊、國家中長跑隊等隊伍先后來到多巴基地做冬季高原訓練。今年一開春,國家競走隊、國家女子馬拉松隊相繼抵達多巴基地做封閉式高原訓練。
群眾體育: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體育大事業
從2002年起,我省每月體育事業的投入比過去25年政府對體育的投入總和還要多,F為省體工一大隊副隊長的國際健將、高級教練員李春秀,對青海體育這幾年的變化感受也很深:這些年青海體育發展很快,一個是發展體育產業,還有三大賽事,環湖賽、世界攀巖賽、黃河搶渡賽,讓外界了解了青海,發展體育產業對我們競技體育比較好,因為這樣我們才有了資金支持,有了經濟作保障,所以我們競技體育比前兩年回升了。
在各種競技體育項目此起彼伏的同時,群眾體育也在蓬勃發展。以鍋莊、太極拳、健美操、各種球類活動為代表的群眾體育遍布廣場和社區。青海湖冰上徒步穿越、長江源頭探險、全省農牧民籃球賽、崗什卡全國登山大會等,激發起各族群眾的健身熱情。
據青海省體育局群體處介紹,抽樣統計青海省的體育人口已達26%,現在,各地政府也意識到舉辦體育賽事對宣傳當地的好處,舉辦各種體育賽事的積極性高漲。青海體育產業的發展為競技體育、群眾體育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與此同時,全民健身活動不斷向廣度和深度發展。我省在全民健身方面共投資2181萬余元,抓身邊組織,建身邊場地,搞身邊活動,室內建設總面積1.3萬多平方米,室外建設總面積近14.4萬平方米,為建立具有青海特色的全民健身體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全省各地參與體育活動的總人數達110.5萬人,占我省總人口的21.58%;平均每年舉辦各種群眾體育競賽570項次,參加活動人數80.3萬人;各種健身演示活動410項次,人數達41.1萬人。(作者:張妍)
1992年,在第二十五屆巴塞羅那奧運會上,青海田徑運動員李春秀站在了奧運會的領獎臺上。那一刻,李春秀不僅為青海捧回了第一枚奧運獎牌,也實現了西北地區運動員奧運獎牌零的突破。她的成功,鑄就青海體育事業上的一座里程碑。之后的20年里,青海體育界涌現出一大批優秀運動員,在田徑、射擊、馬拉松、籃球、登山等項目的比賽中大放異彩,組成了青海體育事業的群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