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酒,藏語叫做“羌”,是用青藏高原出產的一種主要糧食——青稞制成的。它是青藏人民最喜歡喝的酒,逢年過節、結婚、生孩子、迎送親友,必不可少。
青稞酒的釀造方法和過程是這樣“首先把青稞洗凈,注意不能讓青稞在水里洗的時間過長。然后倒進鍋里,放入多于青稞容量三分之二的水煮。當铞中的水已被青稞吸收完了,火就不能燒得過旺,邊煮邊用木棍把青稞上下翻動,以便鍋中的青稞全部熟透,并隨時用手指捏一下青稞粒兒,如還捏不爛,再加上一點水繼續煮。等到八成熟時,把鍋拿下來,涼上20—30分鐘的時間,這時鍋中的水已被青稞吸收干了,趁青稞溫熱時,攤開在已鋪好的干凈布上,然后就在上面撒勻酒曲。撒曲時,如果青稞太燙,則會使青稞酒變苦,如果太涼了,青稞就發酵不好。撒完酒曲之后,再把青稞酒裝在鍋里,用棉被等保暖的東西包起來放好。在夏天,兩夜之后就發酵,冬天則三天以后才發酵。如果溫度適宜,一般只過一夜就會聞到酒味兒。假如一天后還沒有聞到酒味兒,就說明發酵時溫度不夠,應在一個瓶子中裝上開水,放在鍋上的東西,要使已經發酵的青稞冷卻。這樣才能使青稞酒更甜。然后把它裝入過濾青稞酒的陶制容器中。如果要馬上用酒,就要加水,等泡四個小時后就可以過濾。如果不急用,就把鍋口和濾嘴封起來,需要時隨即可以加水。頭一鍋水應加到比發酵青稞高兩寸,第二、第三鍋水應加到和發酵青稞一樣高。封上鍋口的酒,勁兒大,所以三鍋酒中去。
青藏人民在敬酒、喝酒時也有不少規矩。在逢年過節等喜慶日子飲酒時,如有條件,應采用銀制的酒壺、酒杯。此外應在壺嘴上和杯口邊上粘一小點酥油,這叫“嘎爾堅”,意思是潔白的裝飾。主人向客人敬頭一杯酒時,客人應瘵起杯子,用右手無名指尖沾上一點青稞酒,對空彈灑。同樣的動作做完三下之后,主人就向你敬“三口一杯”酒。三口一杯是連續喝三口,每喝一口,主人就給你添上一次酒,當添完第三次酒時客人就要把這杯酒喝干。
另外,主人招待完飯菜之后,要給每個客人逐個兒敬一大碗酒,只發是能喝酒的客人都不能謝絕喝這碗酒,開花否則,主人會罰你兩大碗。飯后飲的這杯酒,叫作“飯后銀碗酒”。按理說,敬這碗酒時,應該需要一個銀制的大酒碗,但一般也可用漂亮的大瓷碗代替。
唱祝酒歌也是青藏各族人民最有意義的普遍習俗。藏族有一句笑話:“喝酒不唱祝酒歌,便是驢子喝水!闭l來敬酒,誰就唱歌。大家常愛唱的歌詞大意是:“今天我們歡聚一堂,但愿我們長久相聚。團結起來的人們呀,祝愿大家消病免災!”祝酒歌詞也可由敬酒的人隨興編唱。唱完祝酒歌,喝酒的人必須一飲而盡。
互助是青稞酒的發祥地。青稞酒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具有四百余年的釀造歷史。據史料記載,明末清初西北民族地區廣泛盛興釀造青稞酒,當時,流傳著“馱酒千里一路香,開壇十里游人醉”的佳話。解放初期,已出現了具有一定規模的青稞酒八大作坊,其中“天佑德”最為出名。1956年,政府以“天佑德”為主整合八大作坊組建了互助縣酒廠,1992年更名為青海青稞酒廠,1995年組建青海青稞酒集團公司,2001年企業通過改制更名為青海青稞酒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國最大的青稞酒業生產基地,是全國民族用品定點生產企業。
以青藏高原特有的糧食作物青稞為主要原料、有著400多年釀造歷史的青海青稞酒,極富美譽度。百年青稞酒是典型的清香型白酒,其釀造工藝不同于醬香型的茅臺酒和濃香型的五糧液,它以純天然的綠色食品青稞為原料,自然發酵而成,不加任何香料,自然生香,味道甘洌,容易被人體消化分解,符合了現代人的健康理念。在中國三大香型的白酒中,清香型的白酒出口量為第一。另外,我省擁有全國最大的青稞酒生產基地,青稞種植面積大,品質好,生產的酒是真正的清香型酒。據計算,青稞酒的生產原料青稞,即使按1.5萬噸的青稞酒產量計算,可帶動互助土族自治縣4萬農戶種植青稞19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