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青海,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正是攝影人恣意徜徉的好時節。
那天,我們一行來到海西烏蘭縣茶卡鎮,參加鹽雕藝術旅游節,不料淫雨霏霏,相機都沒法往外拿。到下午雨越下越大,各處聞訊趕來的攝影人大都紛紛撤離,而我們一行堅持留下,期待奇跡出現。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傍晚7時許,云開日出,柔和的夕陽照在大地上,并露出彩虹。遠眺,云霧繚繞雪山,云縫里瀉下的光芒照射連綿起伏的山巒,雪山、陽光、白云相映,層層疊疊;近看,廣袤的草原上,彩虹如門,有牧人騎馬馳騁來往。此等光影、此等景色,怎不令攝影人心潮澎湃、激動萬分?
正所謂"攝影是光與影"的藝術,尤其是風光照,惟早晚的柔和陽光多出佳作。特別是在高原青海,6月天下雨,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巔多半會積雪,一旦突然放晴,藍天、白云、綠地、雪山,再加上羊群、馳馬,那美景,如何叫人不癡迷。
其實,在青海的夏季拍攝,有經驗的攝影人會知道,疾風驟雨后往往有絕佳光影出現,所以又有"下雨天出門等美景"之經驗談。
當然,茶卡行有遺憾,因陰雨沒有拍到藍天白云和采鹽船倒影鹽湖的經典照。
“茶卡”系藏語,意為“鹽池”。地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東端,其悠久的歷史孕育了豐富的自然文化和傳統文化。
如果說“鹽”是茶卡的精粹,那茶卡鹽湖便是這一方神奇土地上的明珠。茶卡鹽湖總面積105平方公里,是柴達木盆地有名的天然結晶鹽湖。鹽粒晶大質純,鹽味醇香,是理想的食用鹽。因其鹽晶中含有礦物質,使鹽晶呈青黑色,故稱“青鹽”。初步探明的儲量達4億4千萬噸以上。鹽湖的湖水面積,雨季湖水面積可達104平方公里,相當于杭州西湖的十幾倍,干季湖水面積明顯減少。
來到茶卡鹽湖,我們就仿佛進入了鹽的世界,美麗的鹽湖風光、堆積如山的大青鹽、獨特的鹽雕藝術與采鹽風光、鹽湖日出、鹽花奇觀相映生輝,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如今通過藝術家們獨具匠心的創作,以鹽湖原鹽和鹵水為原料,雕塑而成的鹽雕群,更是將鹽湖的美景提升到了極致,實現了天然鹽晶和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展現了迷人的藝術奇觀,吸引了數以萬計的游客和攝影人來這里觀光拍照。
“東邊日出西邊雨”。雖然我們因雨沒能盡覽鹽湖風光,但在另一邊同時舉行的草原賽馬會上收獲不小。日落前的一會“草原夕照”使我們多少彌補了一些遺憾。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環境養育了各族兒女,塑造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習慣,形成了風格迥異、色彩斑斕的民情民俗文化。這些文化的形成,承載了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也成為我們文化傳承的標記和歷史的烙印。
的確,伴隨今年鹽雕藝術節開展的蒙古族祭敖包、摔跤、賽馬等豐富多彩的草原活動,為茶卡鹽湖拍攝活動又增添了不少景觀,讓游人和攝影者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