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陵湖、鄂陵湖是黃河上游最大的兩個淡水湖,古稱"柏海",又叫"查靈海"和"鄂靈海",分別意為"白色的長湖"和"藍色的長湖",兩湖位于萬里黃河源頭第一縣━━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境內,離縣府86公里,河源眾水皆匯歸于此.這里海拔4300多米,地勢高寒、潮濕,地域遼闊,牧草豐美,天藍云白,鳥飛魚躍,牛羊似珠,牧歌悠揚,景色秀美,風光無限,恰似一片雪域凈土,會使身處其中的人們遠離塵世的喧囂,忘記忙碌的勞累……這一廣大區域不但是世界濕地、國家級旅游景區,而且是古代我國西部最大游牧民族繁衍生息之地.
扎陵湖
扎陵湖東西寬南北窄,形如木魚,其中扎陵湖面積542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3.1米,平均水深8米,最淺的地方不到兩米.蓄水量30-40億立方米,最深點分布在北岸,水下地形不對稱,北深南淺.平時水色碧澄發亮,湖心偏南是黃河的主流線,河水流經之地水色發黃,遠看似一條乳色黃彩帶將湖面分成兩半,其中一半清澈碧綠,一半微微發白,所以叫"白色的長湖".
鄂陵湖
鄂陵湖南北寬東西窄,狀如金鐘,面積為666.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7.6米,最深的地方可達30多米,蓄水量100-120億立方米,湖中有湟魚等80余種魚類.平時水色清澈碧綠,陽光明媚之時,天空的云彩、周圍的山巒皆倒映水中,如明鏡一般,因此叫"藍色的長湖".
兩湖中均有幾個小島,每個面積在1平方公里左右,島上聚集著大量的小鳥.若有幸到此一游,觀光聞鳥鳴,品嘗湟魚香,一日四季景,令人心曠神怡.
當地牧民還有一個關于鄂陵湖、扎陵湖的傳說.很久以前,河源部落有個放牧人,名叫巴顏郎瑪,靠吃百家肉、喝百家奶長大.他英俊威武,能徒手擒狼,整個部落的羊群因此不受狼群侵擾;他能歌善舞,歌喉賽過百靈鳥,舞姿打動整個河源部落姑娘.玉皇大帝的侍女白衣仙女愛上了他,為他生下兩個美麗的女兒,大的叫鄂陵,小的叫扎陵.玉皇大帝發現后大怒,派天兵將兩人捉走,并殺死巴顏郎瑪.白衣仙女為了與愛人能終生廝守相伴,化為雪峰.鄂陵、扎陵后被牧人養大,當她們聽說父母被天帝捉走,便沿著黃河溯流尋找.一天晚上,在睡夢中,有一位白衣仙女告訴她們,她就是她們要找的母親,并告訴了她們父母已經死亡.鄂陵、扎陵悲痛不已,痛哭不止,汩汩流淌的淚水遂形成兩座湖泊,就是現在的扎陵湖、鄂陵湖.白衣仙女為了安慰她們,說只要她們向東方走,沿路給當地人民做99999件好事,一家人就能團聚.這兩個女兒立即按照母親的說法去做,為沿途百姓洗菜、澆地、行船、推磨,至今還沒有回頭.
站在兩湖之間的措哇尕澤山上,扎陵、鄂陵湖有如黃河放飛在4200米高空的兩個氣球.東望鄂陵湖,湖水灰藍,天上白云層疊;西望扎陵湖,水與天一樣湛藍,天邊白云朵朵,綠草千里,共同構成一幅美不勝收的巨大水彩畫.美麗的扎陵湖和鄂陵湖,宛如兩顆晶瑩閃亮的藍寶石,系在黃河金鏈的上端,像一對難分難舍的情侶,又像是手拉手、肩并肩佇立在黃河源頭的姊妹,所以,人們稱這兩座湖為黃河源頭姊妹湖.實際上史稱三姊妹的扎陵、鄂陵、卓陵三湖,由于受歷史、氣候等因素的影響,卓陵湖已干枯成一個很小的湖泊,傳說中稱這三湖為格薩爾三個王族即加洛、俄洛、卓洛的寄魂湖.因此,藏語稱這三湖為"措加讓、措俄讓、措卓讓".現在格薩爾王王妃珠牡家族的遺址扎陵湖邊的加洛村城堡遺址依稀可見.扎陵湖和鄂陵湖盛產花斑裸鯉(俗稱大嘴魚)等8種魚類.也是眾多珍禽異鳥棲息繁衍的理想之地.在這里旅游的人們還會看到"鳥獸同穴"的奇異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