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日曲
黃河像一個嬰兒的胚胎,吟唱著潺潺細流的生命童謠,一路歡歌,向東流淌16公里長的河谷,投入到瑪多縣的星宿海盆地懷抱,散落成無數水泊和海子,醞釀著成為一條大河的最初夢想.沿途千百條溪流追隨它一路向東奔流,恰如一個叫做黃河的少年,最后相約姊妹湖,從這里開始它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旅,在神州大地上演著壯麗千年的大河之舞……
從歷史文獻記載及實地考察,在巴顏喀拉山各姿各雅山下的卡日曲河谷和約古宗列盆地,黃河源頭源出三條河流,為扎曲、約古宗列曲、卡日曲,分別從北、西、南三方向匯集后稱之為瑪曲.這里河寬水淺,流速緩慢,多形成叉流、散亂流,形成大片沼澤草灘和眾多水泊,兩岸牧草肥茂,景色迷人,猶如孔雀展翅之勢,故當地藏族同胞叫它孔雀河,是國家三江源保護核心區.在三個源頭中,南部卡日曲水流量最大,它發源于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的北麓,海拔4800米,發育于第三紀紅色盆地內,河谷內的兩級階地,證實河流至少在中更關新世或這以前已存在黃河的長度從卡日曲算起,黃河全長應該是6464公里.
從地理學的角度講,黃河源頭是一個由多股水流匯合而成的集水區域.這個區域四周分水嶺,西部有雅合拉達合澤山,東界阿尼瑪卿山西北部,北為布爾汗布達山━━布青山,南為長江與黃河兩大水系分水嶺的巴顏喀拉山.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總的地貌特征是一系列近于平行的低山與寬谷,河湖盆地相間排列,低山多屬褶皺塊山,相對高度一般300米左右;在超過5000米的山峰上可見古冰川地貌,如冰斗、角峰等.大都海拔在4300米-4600米之間.在這些低緩丘陵、低山的頂部,山坡上廣泛發育著各種類型的冰緣地貌.
黃河源地區氣候為典型高原大陸性高寒山地氣候.植被類型以干旱半干旱草甸化草原為主.野生動物有黃羊、西藏羚羊、原羚、野驢、野牦牛、沙狐、高原兔、旱獺、藏馬熊以及玉帶海雕、鸕鶿、斑頭雁、棕頭鷗、黑頸鶴等多種鳥類.湖中魚類資源也十分豐富.